说明: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。上次老师突然问起我上甲多久了,掰着指头一算,居然不知不觉已经6个月了。回想在这6个月里,自己经历了从“不知道自己不知道”到“知道自己不知道”的过程,收获颇丰。这6个月里几乎无间断的个人练习和老师指导,让我明白了很多初次接触时难以理解的要点,记录下来,供初学者参考,让后来者少走弯路。由衷感谢恩师和前辈的无私赐教,在此立下文字,请各位指正。
1)什么叫丹田发力,如何用腰腹的力量打击?
在第一次学习挥剑基本动作的时候,杨老师就说过要丹田发力。当时听得我一头雾水。丹田发力,气运丹田,标准的武学词汇,明白的人一听就懂,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。
为此,我特地请教过中华武术六段,内家拳高手石勇老师。他的解释就更加让我这个初学者摸不着边了:“其实周身无处不丹田,你所说的丹田是指脐下小腹的一片部分;丹田发力必须具备武术中所说的“六合”,但我所讲的叫做“合”法字诀,它讲究周身一处“合”而无处不“合”,包括精、气、神、气、力、功,以及周身四肢百骸、毛发肌肤,内外合一;没有“合”就谈不上丹田发力,“合”法的外形表现即为全身“协调一致”。对于内,则表现为:精气神合一、气力功合一,总称为“内外合一”;具体练习方法对于我的练习经验主要从“站桩”开始入手比较容易进入状态,再另加上慢架盘拳找劲为主,在大成拳里边也就是“试力”;至于“丹田发力”在全身无处不合的状态下自然即可形成,里边并包括“发声”等内容。剑道的发力也讲究“合”法。丹田发力的训练形式具有多种,另还希望你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方便你自己修习的功法勤加练习,不久的将来即可很容易掌握这项发力方法。”
相信各位前辈和老师读过石勇老师的话一定会会心一笑,而初学者会更加迷糊(当时我也是雪上加霜,如坠云中)。OK,下面让我来谈谈我个人的练习体会。先从基本中段站姿开始,除了保持自己身体正直矗立之外,最大的秘诀在于挺腰(暂时找不到腰部发力部位的同学可以把小腹挺起来,自然而然就找到了应该用力的那几节脊椎,也就是脊椎靠近尾部的那一段),和保持正确的呼吸方式。武者修炼的呼吸方法是腹式呼吸,讲究虚胸而实腹,也就是所谓的“气沉丹田”,从力学原理方面来讲有助于降低重心,保持平衡稳定;更重要的是可以将蹬地的反作用力顺利地通过脊椎传递到双肩。
腹式呼吸的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气合。喊出声的时候,要大开喉咙,粗粗地出气,同时小腹收紧用力。不要再坐在电脑面前了,站起来试一下:挺腰,头颈伸直,开始腹式呼吸——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身体就像一张拉满的弓?脊椎蕴含着很强的势能?随着左足蹬地,气合,小腹收紧,脊椎这时将蹬地的反作用力和本身蕴含的势能全部传递到双肩。如果肩膀足够放松且肘不弯曲的话,就可以将力量传到手腕处了,加上传说中的手之内“拧毛巾”……恭喜你,你已经可以很轻松地隔着对方的头盔打到他满头包了。(向许师弟头上的包包默哀……)
2)双手不能同时伸直?
双手一前一后握剑同时一定要在打击的时候做到“双手伸直”(非僵直)。虾米?!前辈,你不是在忽悠我吧?不好意思,双手肘关节伸直(但不是僵直)基本上是要保持住的一个姿势(这一点我也做得不好,走了不少弯路,目前还在纠正中)。其最大秘诀在于握剑的时候左手手腕预先就已经内拧,所以在打击的时候的确可以做到“双手伸直”和“肘部不弯”。
虎口内压,还可以保护手腕在击空和对剑的时候手腕不受伤(剑柄的末端压在小鱼际)。于是可以毫不顾忌地与人对砍“面”,勇敢地对砍,心无旁骛地对砍……于是在某次对砍时,你会很意外地了解到“切落”的技能。
3)如何放松肩膀
肩膀放松是提高挥剑速度的不二法门。肩膀如何放松?不怕各位笑话,小弟的肩膀在习剑的前半年以来都处于紧绷的状态,一直无法放松。虽然自己心里清楚,但是一直不得其法,越努力去放松,结果就越无法放松。直到最近才有所改善。
其中最紧要的诀窍就是寻找真正发力的肌肉,慢慢地挥剑,找出肩关节的肌肉群,而不是整个肩膀甚至脖子的肌肉群都参与用力。慢慢体会,细分自己对肌肉的控制,就会有所改善。如果还是不清楚怎么做的话,耸耸肩,记住这些肌肉是不需要用到的,举举手,记住这些肌肉是要用的。
什么?还不行?OK,还有一个更笨的办法:在挥剑的过程中,尽量把脖子伸直,想象用自己的头去顶天花板,保持住这种感觉,慢慢挥剑,就可以改善了。记得左手最后有一个向后拉的小动作,不是一位的向前伸直,否则肩膀又会紧张起来。
4)剑道进步的最大秘诀就是根本不用力
第一次听到老师说起这句话的时候,其威力不亚于晴天霹雳。啥!?不用力?刚才不还在说运竹刀如真刀,视比赛同对决吗?不用力,怎么砍死人?不用力,怎么老师你打我那么响,那么痛?不行,我还是要用点力,否则怎么叫“习武之人”呢?——这就是我当时听到老师教诲后的真实想法,于是置若罔闻,随后走了两个月的弯路才绕回来。这就是所谓“不知道自己不知道”的状态,回想起来,让我羞愧不堪。
言归正传。剑道进步是建立在不断地找到“小肌肉”的基础上的。很多日常生活的动作或是某些其他门类的体育运动对“精确地控制单独的肌肉动作”没有这么高的要求。剑道的动作始于全身放松的自然体,做动作的时候,尽量减少参与动作的肌肉数量,最终让自己的大脑能够在身体里准确定位那些发力的肌肉。说得再简单一些,就是该发力的肌肉一块不少,不该发力的肌肉一块不用。
竹刀在挥舞的空中,全身几乎就是处于放松的状态,在击中目标的时候才突然爆发力量进行打击,打击瞬间的主要力量来自手之内,而不是臂力。击中之后立即又将力量卸掉,准备下一次挥舞和斩击。所以初学者千万不要被日常经验所误导,自设篱障,以致固步自封。我已经摔倒过了,希望后来者不需要在这个地方浪费时间。
5)寸田丹田的连线
所谓寸田就是眉心的位置,丹田就是肚脐下小腹的位置,这条线就是自己的中心线。自己的中心线和对手的中心线就是取胜的关键之一了。这里我不想讨论中心线的重要性(因为自己对中心线的把握还处于没入门的阶段,今后再有所领悟时再撰专文),而是想强调的是寸田和丹田的连线应当时刻保持和地面垂直,不论对峙,或是攻入,或是打击,连击,退击……只有这样,才有可能运用出“丹田的力量”进行打击。
初学者会情不自禁地向前探腰,需要有意识地将之纠正。
6)被遗忘的站立训练
这里特地提一下昨天在QQ群和TONY老师讨论中段的问题,先摘录原话如下:
一心館 Tony 22:19:53
之前在下的老师曾说过, "击中对方无防具的地方需反省自己的剑技, 为什麽没能击中没能算做有效的一击. 而被击中(有/无防具)的一方也应反省为什麽自己会被击中. 如真剑, 小臂kote大臂照样被砍下. 当握着竹剑, 应以真剑对待, 才能追寻其中的奥义, 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挥舞".
一心館 Tony 22:24:20
练就出或磨练出这种心态, 心态可能会改变(练习时或比赛时), 进而追求道, 或者平常心及不动心.
一心馆 李伯璋23:28:22
严重同意TONY老师意见,鉴定完毕。
一心館 Tony 23:40:12
个人浅见而己......中段是一个攻守兼备的站姿, 尤其可体现出中心线的重要(防守时), 有强硬的中段, 对手相当难攻入. 反之, 如何去破坏对手的中段则是耐人寻味. 击落, 勾引对方出手, 侧击, 搅剑, 擦上, 擦下, 连击......因此, 不单单是体力, 需配合战术和技能.
一心馆 李伯璋23:43:20
嗯,理论上如果有强悍稳镇的中段守住中线是绝不会被对手攻入的。
一心館 Tony 23:46:47
是, 不单是理论. 如强行攻入, 是送喉给对方, 因举剑再下剑是两拍, 而对手只是在等这个鲁莽的行为.
日本范士八段汤野正宪先生在其著作中提到过静默的中段站立训练,初次开始每次10~15分钟,逐步延长到30~60分钟。汤野范士自幼习剑起就坚持此项训练,和独自的素振练习同样重要。人往往在静默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反省自己。一个人对着镜子,静默地拿着中段,可以很从容地去调整呼吸,直视镜中的自己,洗涤心灵,可以自我反思,亦可以轻松地寻找应该发力的肌肉,寻找丹田,调节重心,体会中段的奥妙之处。
如同禅坐。我才做了一个多礼拜的站立练习,只能说略有所得,却还不能形成文字。如果你期望参破中段的奥妙,不妨也可以尝试一下此项练习,不会无功而返的。
作者:东莞一心剑道馆 李伯璋